(撰稿:朱百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性网络、企业网络、分布式计算、便携式计算、图形化用户界面等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转变着企业的组织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合现有的管理现状,管理的信息化与技术网络化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寻求转型的有效手段。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能够促进财务控制与财务计划的制定,而且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监督与财务控制的进行,所以,企业以后的发展与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管理信息系统。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它为组织中辅助决策和控制而采集、处理、存储和提供信息,帮助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的问题,创造新的产品。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能否有效地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选修《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打破了我们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开启了我们对其深入认知的旅程。
今年学院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依旧是由刘勤教授和吴忠生副教授联合授课。课程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由刘老师进行课程引入和未来展望,课程的中间部分是由吴老师进行分享。
刘老师主要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使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并且在最后一节课给我们介绍了会计信息化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给我们带来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等当今最热点、最新的内容分享,使我们受益匪浅。
吴老师则系统地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典型应用和建设与管理,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为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一、理论教学
吴老师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作为引入,开展了对信息系统的探讨,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如何改变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所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等。还讲述了五力竞争模型、信息系统战略、企业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系统、价值链分析等管理相关知识。
同时,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吴老师引入了很多区块链的相关知识。区块链是由网络节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的网络组织形式,该数据库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区块有序链接而成,每个区块中包含有一定时间内产生的难以被篡改的数据记录信息。其三个核心特点是分布式、防篡改和可追溯。并从区块链三个类型联盟链、公有链、私有链进行分享,使同学们对区块链产生了基础认知,为之后学习《加密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还熟悉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其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知识管理系统(KM)、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并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智能财务应用,对新出现的智能财务与综合IT智能系统进行初步了解和展望。
另外,我们还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进行了学习。信息系统建设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变革,通常以解决组织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以及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支持的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实施、运行维护和运营服务等。我们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随着信息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诸多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譬如:需求难以确定、规模不经济、日新月异的技术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思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时不能忽略的地方。回归到实际,吴老师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深刻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
在课程中,吴老师还通过小论文作业的形式让大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对课程内容加以全面应用。
最后,刘老师通过对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向同学们展示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如今这个时代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性,并结合Acctech:影响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探讨智能财务、财务共享的未来应用,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探索智能财务更多的应用场景。
一、案例教学
本门课程引入了很多生动的教学案例,使得同学们更清楚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吴老师结合了许多公司案例进行结合教学,引领我们更加轻松的学习信息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包括很多经典案例,比如虚拟办公室,利用技术缩短迪士尼世界的排队时间、新型勒索软件WannaCry、福特公司财务流程再造、UPS利用IT进行全球竞争、美发届的星巴克、戴尔的优秀供应链管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埃森哲的知识管理、巴克斯特的零库存系统、比特币、VISA信息系统、Hilton利用信息系统预测一年房租等等。其中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用商业观点看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系统不同的地方在于管理者必须懂得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分界线,以及他们各自在解决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部分,是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交集部分。组织的关键因素是人员、结构和标准运作过程、政策和文化。管理工作在于对企业环境进行感知,做出决策、列出解决企业问题的正式计划。管理按活动要素分为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按企业管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等,按企业系统的管理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包括软、硬件,存储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
二、小组研讨和分析
通过吴老师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我们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丰富了知识体系,掌握了系统的分析方法,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在进行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余,课后吴老师布置了丰富的案例讨论作业,有助于同学们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虚拟办公室、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流程医生”项目、药明明码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精准医疗”战略布局等。
同学们分为六组提前进行激烈的课后讨论与分析,制作PPT展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上台以汇报的形式逻辑清晰的展示出来,然后由吴老师进行评点与补充。整个学习过程,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很高,师生互动充分,互相的交流与分享,思想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同学们在一次次的案例分析讨论与汇报后,充分掌握了如何从组织、管理、技术三个方面系统的进行案例分析。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再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不仅加深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实践能力。
通过吴老师的系统化教学后,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在面对信息化社会能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受益颇多。在课程的最后,刘老师也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使我们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虽然课程暂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探索永不停止。
身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把握时代潮流,不断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当前影响的信息技术”,也要关注未来三五年内“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潜在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与会计复合专业的优势,为未来企业信息系统的布局和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