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会计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经验”主题论坛暨2023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
潜在影响会计行业的五大信息技术一向具有前瞻性,可能对会计行业的工作模式、会计场景的应用实践影响更大。针对本次由207位专家评选出的潜在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五大信息技术,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嘉宾从信息技术的内涵、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产品、广泛的应用场景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未来的前瞻性展望,判断将对会计人员产生的影响方式和范围。
对此,甄盈业财CEO刘峰阐述了大数据处理类技术对未来会计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一是重财务结果,轻业务过程,重标准作业,轻数据沉淀。二是有数据,缺维度,想分析,要拼凑。三是能感知,反应慢,要决策,实时难。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业务的交易、财务的核算、管理会计体系逐渐分离,整个业务交易的发生和财务记账、分析都产生了断层和割裂。财务对于业务的干预制止能力非常缓慢,无法及时获得准确、颗粒度很细的数据。同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财务也会面临许多困难,表现在:分账难度增大,应收应付确认复杂度大幅提高;多渠道资金流水与订单收款信息核对、认领难度增大;财务入账规则不清晰、把账记对难度大;业务系统、财务系统难以集成打通;对业务线经营情况、盈利情况分析不到位;业务过程中风险、合规方面财务难以控制,财务赋能业务无能为力等。
同时,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财务要服务业务、支持决策。因此,财务要向数据看齐,向业务看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奠定了能力基础,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中台技术、数据挖掘、数据治理、大数据多维引擎与增强分析等技术支撑了财会工作对数据相关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治好数,包括主数据的治理、各个系统间数据一致性的治理以及数据分析维度的治理。其次是算准数,通过大数据运算解决分账难度增大、应收应付确认的问题。最后是用好数,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多维分析,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具体而言,大数据技术能帮助企业财务数字化目标更有效达成。一方面能够实现实时核算,补齐应用短板,拉通端到端业财流程,升级及优化系统间集成,打造全球一体化财务核算基座,从记录到报告,全场景自动触发,支撑财务集约化运营及自动化、实时化核算,提升财务结账及报告效率,确保数出一处,报表真实。另一方面形成闭环管控。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场景化预算为抓手,在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场景化、在线化,实现业务数据化,可视化与移动化结合,形成动态化业务财务管控闭环。同时使数据洞察更精准,基于数据化、实时化的海量业财数据资产,深入业务洞察及内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利用实时核算及财务智能实现精准决策。
数字时代,国家对企业有相应的要求,企业从管理上也有相应的诉求,同时技术上也有相应的保障,行业也有成熟的实践。因此,会计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企业层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组织逐渐平台化、服务化。财务如何从原来后台职能部门,逐渐向前端延伸。业务服务层面,从业务到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如何赋能相应的业务。资源服务方面,财务人员如何支持企业业务拓展等。与此同时,会计人员也需要面对新压力。传统会计流程面临变革,会计工作面对被替代的风险。一些会计岗位的工作具有规则清晰、重复较多的特点,大数据的使用将加速信息的处理,一些较为基础的、重复性的会计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导致会计岗位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换岗、离岗的可能。其次会计计量难度增加,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产生了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无形中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由此为会计的资产、负债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数据应用难度提高,大数据是会计信息结构愈加复杂,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均被大量存储和使用。数据资产的安全防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作为天然财务数据中心,拥有企业较高的数据查询和使用权限,在使用过程需要防范数据扩散使用,为企业带来损失。
会计人员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同时要关注数据价值理念、数据治理理念、数据驱动理念和数据安全理念。信息技术能力层面,数字化趋势要求财务人员向具备财会专业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型。财会专业能力侧重于加强财务判定、业务理解、决策支持等高附加值能力。基础性工作未来更多通过系统、大数据进行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必要的数据应用工具,提升数据应用效能,比如会计人员掌握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