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会计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经验”主题论坛暨2023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
在多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信息技术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由于存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会计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经验,在会计职能拓展和会计价值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出现了可复制的经验。针对本次评选出的十大信息技术对会计应用场景的具体影响,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嘉宾基于不同维度或多项信息技术所属大类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享。通过新实践、新成果、新思考,帮助会计人员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会计职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把握信息化时代会计变革的方向。
对此,浪潮数字企业副总经理孔冰阐述了大数据类技术走势及其在当前会计中的应用。
国家和经济社会层面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新形势下,激活数据潜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换、存储及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连接愈加紧密,形成了庞大的万物互联生态圈。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得到了颠覆性发展,社会步入了“随处可见皆是数据”的数字时代。与此同时,机器学习、NLP、RPA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渗透进企业的研、产、供、销、服等各环节,应用趋向于规模化。智能化时代,支撑AI应用规模化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大数据技术架构上看,逻辑一直是比较清晰的,应用从融合、存量和历史趋势分析、静态和动态优化调整,以及对于未来的估计、预测、聚类分析等功能已经比较完善。为大数据支撑企业智慧运营打下了相应的底座和基础。新趋势下数据治理的新要求从“人治”迈向“自治”。人治就是“人工+数据治理”,这种模式下的数据治理依赖人为判断数据问题点、依赖专家经验给出解决方案、涉及制定标准、质量检核、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多个环节,流程长、耗时冗长,大多停留在事后治理,跟不上大数据量的治理效率和质量要求。“自治”就是“AI+数据治理”,AI赋能下的数据治理,自动探寻问题数据,自动学习问题处理规律,在数据产生的过程中进行数据质量的把控和处理,通过OCR等技术将发票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能够被挖掘利用的结构化数据,降低大数据治理的难度,提升大数据治理的效率。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社会、生产运营环节场景已经比较丰富,从采集、存储、治理、计算到整个应用环节与业务场景都实现了深度融合。例如零售行业开展数字化的营销,主动提升客户的体验;智能制造行业的个性化的定制,产生网络化协同效应等方面。大数据技术在财务领域最核心的运用是会计大数据的融合,使财务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涵盖的范围在变化。随着业财融合不断深入,会计大数据的数据容量已经不仅来源于财务,还来自于大量业务数据,包括内外部的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第二,服务场景不断拓展。不仅为财务本身的职能服务,还为企业业务创新、决策支持场景服务。第三,应用技术持续更新,通过复杂多样的算法模型构建支撑实时个性的数据服务。
会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以实现数据赋能财务的目标,推动企业业务和管理发展。其中大数据存储和计算基础技术为底层支持,数据治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为核心,帮助企业高效、高质量地从会计大数据中挖掘出有效信息,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场景,挖掘潜藏价值。随着会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的呈现、获取和使用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企业经营数据的汇聚者,财务将不再仅着眼于会计科目核算维度的“小数据”,而是有能力获取贯通企业价值链全过程的广泛数据,汇聚形成会计大数据,转化为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在新的时代引领企业新的价值创造。
借助大数据技术及其他数字技术,财务将从数据沉淀者转化为数据服务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在多维度财务分析角度,基于深度业财融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挖数据价值。从合规风险监控角度,建立风控模型实现精准实时的风险防控与预警。从支撑智慧决策角度,数据、场景与AI技术的融合,提升决策效率。
数据时代以人为本,人依然是决策者。从会计电算化时代财务组织充当交易处理者,到信息化时代财务组织定位为管控者和服务者。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组织在企业的角色定位将是赋能者和创新引领者。财务人员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更好地落实财务合规与管控,通过数据挖掘深入业务,成为业务部门的参谋长,赋能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用扎实的数据分析,主动参与到经营决策,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价值空间,并进一步引领业务创新和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