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团
社团

潜心学习,同心守护——研究生眼中的战“疫”校园

发布时间:2022-05-05

 

(撰稿:於铃、邵梦娟/摄影:许芸)转眼已是孟夏,今年的春天仿若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节奏,褪去了往日的热闹繁华,生活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但隔离不隔心、封控不停学,研究生同学们学习生活的SNAI校园,成为让无数人羡慕的绿洲。

及时返校:学院的举措严谨又暖心

3月初,上海疫情开始多点散发,而绝大部分研一同学还处于实习流程中,疫情暴露风险高。老师们非常挂念在外实习的同学,为保障同学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学院及时发放了实习补助,并对疫情期间因实习需要在校外租住的同学给予住宿补贴。此后疫情形势持续严峻,为使同学们能够按时返校上课,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在校外被隔离管控的风险,学院第一时间将一大批在外实习的同学井然有序地接回学校,并为回校同学安排严格七天健康监测,期间,宿舍阿姨每日会将三餐和瓶装饮水配送上门。同学们既按计划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又及时安全地回到学院开始新学期的课程,得益于学院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做出的迅速研判调整;同时,严谨的防疫措施、暖心的生活关怀,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照顾。

 

  

校园防疫:我们来当志愿者

41日起,根据上海市有关政策,学院进入校园封控阶段。封闭后第一次核酸检测,我们就见到了院领导、后勤部、研究生部的老师们。看到老师们挺身而出,离开温暖的家和亲人,24小时封闭在学院值班,为保护学院、保护我们的安全奋战在抗疫一线,瞬间感动。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也给了我们无形的力量。“SNAI是个大家庭,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一直是老师们挡在前面,现在我们也要站出来,守护大家!”这是同学们的心里话。就这样,红马甲与防护服加身,Snaiers积极投身志愿工作的背影,成为疫情下校园中最靓丽的风景线。“请大家今晚八点左右准备抗原测试。”“今天上午在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核酸检测。”“请同学们分批进行检测,有课的同学优先检测。”熟悉的声音总是从走廊中传来,这些通知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日复一日的抗原自测等工作,在学院老师们、宿管阿姨、门卫大哥及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在全体研究生同学的积极配合下,逐日高效快速地完成。

 

 

生活保障:食堂叔叔阿姨有个哆啦A梦的口袋

社区物资配送困难、“团购”热潮兴起的当下,学院不仅保障了同学们一日三餐,而且尽可能地增加菜色,菜肴价格也与从前持平。我们偏爱的红烧大排、炸鸡腿出现的频率更高了,新鲜蔬菜也不间断地提供。食堂叔叔阿姨们仿佛有哆啦A梦的口袋,还陆续为餐厅窗口添置酸奶、菠萝和西瓜……“秀食堂”成为同学们社交平台的新潮流。除了餐厅的物资保障,学院还陆续为我们分发饼干、牛奶和大包的水果,给足了安全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院还严格执行防疫保障措施,餐厅、宿舍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定期进行环境消杀,门岗处的快递外包装也充分消毒。封闭期间,校园设施设备运转良好,水、电、气、网等均正常运行,切实保障了同学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优良的生活环境。

 

 

线上课堂:理论课程与专题讲座相得益彰

生活无虞,更要打起精神努力学习。学院坚持做好防疫教学“两不误”,所有课程教学移至线上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地保障线上教学质量。3月上中旬,研究生部老师就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对多的网络学习辅导;课堂上,同学们全体打开摄像头,保持时时专注状态,教授们对线上ZOOM会议平台的共享屏幕、音视频调节等操作也十分熟悉,我们在线上课堂同样可以自如地与教授互动交流。学院还要求每门课程建立课程微信群,同学们不仅能够在线上、在“云”端见到老师,还可以在课程群中实时向老师反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着,感觉自己学习也更起劲儿了。


 

为了尽可能丰富大家的学习生活,学院还举办了多场线上讲座、研讨交流等学习活动,“教授面对面”“思耐问道”“SNAI青年思政大讲堂”……这些熟悉的品牌学习活动仍触手可及。

教研部与研究生部联合推出两期“教授面对面”,419日举办“论文选题交流”专题讲座,叶小杰、李颖琦、郑德渊三位老师的选题技巧分享使得同学们对论文选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421日举办“教授箴言——热爱生活,享受奋斗”专题讲座,宋德亮和方国斌老师的职场经验分享使得同学们对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有了更明晰的方向。研究生品牌学术讲座“思耐问道”也持续为大家拓展学术视野:423日学院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上交所沈振宇老师主讲“如何成为真正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研究、成长的经验心得;427日,邀请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陈达飞博士围绕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一热点话题,讲授了一场精彩的“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的‘四重冲击’”专题讲座。

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对接校外优质学习资源,及时推介同学们线上学习。例如,近期我们陆续旁听了复旦大学举办的赵东元院士“科技论文写作”讲座(48日)、袁亚湘院士“如何做好一名研究生”讲座(54日),上海市金融专硕教指委举办的“ETF理念、设计与投资”实务讲座(429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线上讲座与线上学习机会,与专业课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研二的学长学姐虽然已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但疫情期间的他们同样十分忙碌,面临预答辩、二次预答辩、论文送审、就业毕业等重要任务。疫情之下,学院及时调整2022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形式,分别于319日和416日采用腾讯会议平台组织了两轮次预答辩会议,严格按时间进度推进论文外审。现在,学长学姐们正在认真修改论文、准备答辩、参加线上招聘会等。研一的我们,更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快速成长,为未来毕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余生活:精彩的青春不因疫情褪色

疫情期间,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学院的人文关怀。43日,在学院封闭管理初期,研究生部联合后勤部,面向全体在院研究生同学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向同学们传达最新政策、防疫知识及学院防疫举措,倡议同学们遵守防疫规定、配合防疫工作;学工办和班主任老师定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同学们联络沟通,提供关爱疏导;研究生部钟老师留校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紧急情况,时时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协助需要紧急就医和开处方药的研究生就医取药,解除同学们的后顾之忧……

党、团、学各级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同时,举办各类线上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近期陆续开展了研究生学习生活分享会、五四献歌、百名团员讲团史、“我的实习”摄影作品展、世界读书日书目分享、“战疫情”主题投稿作品展、线上英语演讲比赛、“大英赛”与就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抗疫之余,得到身心的舒缓放松,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锻炼了综合能力。

 

在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高效地安排学习与生活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疫情的出现抵挡不了我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疫情期间,许多同学都积极报名了大学生英语竞赛、MPACC案例大赛等专业赛事,也依然正在憧憬即将到来的暑期实习。校园内,春光依旧,鸟语盈盈。面对疫情,最长效的疫苗是信心,最美丽的风景是白衣执甲,最深的记忆是抗疫有你。我们坚信,美好春光不日便将拥抱你我。那时回望,一定会对现在的自己说:“谢谢你,在这段时光里和大家一起努力呀!”

 

微信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微信二维码
  • 财政部
    微信二维码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