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徐永昊/摄影:惠俊通)2020年9月19日晚,研究生部特邀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郑朝晖老师为同学们做“注册制下会计新思维及案例分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部李虹老师主持,我院2020级全日制、2019级和2020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全体同学参加本次讲座。
主讲人简介:郑朝晖,笔名夏草,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中国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高级讲师,曾借调上交所参与科创板及年报会计辅助审核,曾为证监会、国资委、中投公司讲授报表粉饰专题,证监会曾发表专刊分析其报表粉饰研究方法,出版过《报表粉饰》、《远离财务骗局》、《会计谜局》、《财务侦探》等九本财务分析及审计著作。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新机遇
郑老师从科创板的改革制度引出注册制上市的四大优势:品牌优势、审核优势、制度优势与估值优势,这些优势使得科创板企业上市周期大大缩短、审核内容更为简化、融资效率随之提高。从信息披露角度,郑老师提出了科创板信息披露五“清”:发行人讲清楚、审核机构问清楚、监管司法查清楚、投资者想清楚、中介机构核清楚等,这对投资者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会计准则的角度,郑老师对比了不同体制下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指出了会计信息“中立性”与“稳健性”的重要意义。
注册制下会计新思维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铺垫下,郑老师提出了注册制的核心:理念市场化、标准全公开、结果可预期、审核透明化,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业务思维也应做出改变:适应透明度高、包容性大、相关性强的业务模式。郑老师也对会计新思维进行了具体举例:“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区分,“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应用,“控制模型”与“风险报酬模型”的结合,以及“实体理论”与“母公司理论”的理解。
科创板注册制下的新挑战
注册制为科创板提供了便捷与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衍生问题。郑老师引用黄世忠教授的观点分析了会计信息相关性持续恶化的原因主要为:无视无形投资的资本支出属性、平台资产的网络效应现象、行业地位的经济价值差异、用户聚集的边际成本递减、数字资产的价值创造功能、智慧资本的内在价值。这些科创板企业特有的问题,在注册制下都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此外,郑老师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完善确认标准反应无形资产、借鉴研究成果完善计量方法、强化表外披露揭示价值动因、基于商业模式改革会计准则等。
最后,郑老师通过二十二个企业案例,详细分析了科创板的四大会计问题:收入确认、研发支出、股份支付与金融工具,案例涉及网络软件、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各类企业。在慷慨激昂的讲座中,郑老师将最新理论与最经典、最前沿案例相结合,并传达了会计信息披露中立性与稳健性的重要意义,也让在场同学收获颇丰,相信这场讲座让同学们对注册制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与时代接轨,坚守会计人员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