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全日制研究生13级会计2班 郭澜
“有一次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行业会议,我提前半节课走掉,结果第二天发现被班主任老师以无故早退记了旷课。”对于在领导岗位多年的葛志荣来说,“这是一种不同的经历。”
夏日的午后,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我们的采访也渐入佳境。“此后,我再也没有缺过一堂课,并开始慢慢适应了这种静心学习的生活。我不要求自己多么精通,我一个工科出身的人就想给自己充充电,学学财务,开阔视野,至少别人说起来我都知道,用得到的时候知道到哪里查找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这是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葛志荣先生给我的最大印象。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1989年,葛志荣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学电气自动化的他被分配到了上海一家钢铁企业。初入社会就去到了生产线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他有些不适应,但他没有退缩,落到基层,脚踏实地,一待就是6年。
1996年,宝钢集团组织了一次专家出国考察,考察中发现欧洲的易拉罐一半是铝罐,一半是钢罐,而我国当时由于制钢水平有限只能生产铝罐。回国之后宝钢决定启动钢制两片罐项目,为宝钢股份3期工程1420马口铁项目配套,开拓马口铁延伸加工的下游市场,制造钢制二片罐,填补国内空白。也正是这个制罐行业的新课题,将原本毫不相关的葛志荣和宝钢从此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宝钢要拿下钢制两片罐项目无疑是困难重重,而作为其招募的开荒员工,葛志荣也面临着他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
面对国内制罐技术的空白,葛志荣作为团队里唯一的电气工程师,一入职就必须独当一面。合作的外资方是安赛乐米塔尔和霍戈文两大世界著名钢铁企业,他们有着过硬的制罐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独立的研发体系。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要与如此经验丰富的对手谈判而不输下阵来,葛志荣只有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准备。面对外方专家,他是又当学生,又当谈判对手。
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践经验,甚至没有翻译,就是在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葛志荣完成了电气方面的所有谈判与接洽工作。1998年2月,上海宝翼制罐投产建成,这是中国第一条钢制两片罐生产线,所有设备都是从外国引进,开辟了中国制罐领域的新篇章。
葛志荣先生与宝钢的结缘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冥冥中的注定。采访中,他反复提及宝钢“超前的理念”——做国内行业的领导者,做钢铁行业内最优,做别人不能做的高质量产品。正是因为前瞻式战略眼光,才有了宝翼制罐的应运而生,也正是因为“敢于将中层全部用新人”的超前理念,才造就了葛志荣先生进入宝钢金属的机遇。
这是种惺惺相惜的契合,葛先生被宝钢金属的“超前理念”所吸引,而宝钢金属也正需要注入他这样踏实、肯干、优秀的新鲜血液。1998年,宝钢金属打开了全新的业务市场,葛先生也踏上了职业发展的新平台。
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
上海宝翼制罐成立后,葛志荣从电气主管做到部门经理,然后一直干到厂长助理,直到2000年,他才调离了第一线的工作岗位,进入采购部负责整个公司的物流。2003年末的某一天,他突然接到任命通知,被派遣到华北负责第二条钢制两片罐生产线项目的筹建。
“当时我只是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要把我派到外面去负责项目,并且是将整个项目都交给我。这样的跨级晋升在我们体系内是没有的,我也很奇怪,压力很大。”
又是一次从零开始的摸索,只是这次葛志荣面临的是更严峻的挑战,离家千里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仅要负责项目建设,还要负责组织架构搭建。从与政府接触到上报集团审批,从生产线筹备到税务申报,从人员分配到职工薪酬发放,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操心,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艰巨的考验。
2004年8月,宝钢包装的第二个钢制二片罐项目立项获得审批通过,项目正式启动,2005底年建成,2006年投产。历时不到三年,葛志荣给宝钢金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他自己并不满足于此,他意识到现在80%的产品都是卖给了自己大股东兼客户,这样的客户依赖将会在未来带来经营风险。于是,他花了两年进行客户结构调整,逐步开发其他客户,最终将大股东销货比例下调至30%。从筹建项目到2008年被调回,新工厂每年都完成了预算目标,达到了宝钢达效、达产、达标的“三达”要求,投产以来达到了每年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正是因为第一个沪外投资项目的成功,宝钢包装才相继完成了下一步的全国布局和扩张,随着2006年成都建厂,2008年佛山建厂,2009年武汉建厂,宝钢包装成为行业领先。2010年宝钢金属启动海外第一个项目——越南宝钢制罐,这既是宝钢包装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宝钢集团在海外的第一个实体项目。葛志荣作为越南宝钢制罐的董事,负责组建越南团队,并指导整个项目的建设,2012年越南宝钢制罐建成投产。至此,葛志荣才结束了历时10年的外派生涯。
谈及这段10年的外派经历,葛志荣先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欣喜,他从未提及这期间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而是强调了自己的收获。“做项目可以锻炼人,至少我自己通过做项目有了很大的提升。”每每葛先生说到宝钢金属的发展,都流露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自豪,也许在他心里,只要能够助力宝钢金属的发展,再多的苦难都只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磨砺。
当问到他在这段经历中的有何体会时,他将大部分成绩归给了“伯乐”与“团队”。“我能从一个部门经理一下子变成了总经理,前提是你在工作上要有一定的积累,自身一定要很努力,并且领导能看到你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一定要有领导来发现你,并且敢用你。”他十分感激当时领导冒着风险任用一个新人并且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他亦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说明一个有眼光的领导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葛志荣先生说幸得一个优秀的团队,项目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只有一个强大的中层才能支撑项目的持续运转。他认为想要培养一个好的员工,必须自己先懂得然后再教会他们,给予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以包容。要想留住好的人才,首先要让他拿到稳定且理想的收入,并且要制定好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让他们看到上升的空间和希望。
听完葛先生一番话,我似乎明白了何以他的团队都如此的高效,他所负责的项目都取得了成功。懂得感恩,并且宽以待人,这就是他的行事作风,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长以兢业心,了彼清净理
宝钢金属的钢制两片罐现在运营得风生水起,两大可乐、四大啤酒甚至凉茶业巨头王老吉都是其客户。但在钢制两片罐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让客户接受这一新兴产品,葛志荣和他的团队们没少下功夫。
“因为在中国,客户没有用过钢罐,一开始时我们是很痛苦的。你找大客户人家不理你,第一你没有认证,第二他对你的产品质量稳不稳定没有信心,第三你只有一条生产线,规模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葛志荣和他的团队决定从农村市场入手,做小品牌饮料。一边开拓市场一边攻克随之发现的技术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后,钢罐质量越来越稳定,并且有了一定的客户接受度,然后转向大客户的开发。
易拉罐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想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控制成本。产品功能是一样的,检验标准是一样的,质量没有问题的话首选即是成本领先的产品。宝钢包装生产的是钢罐,和铝罐相比拥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虽然制作工艺较复杂,但原材料成本远低于铝材。于是,在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以后,宝钢包装凭借其成本优势成功拿下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大客户,也正是因为有了两大客户的长约支撑,宝钢包装的钢罐生产线得以持续拓展。
钢制两片罐的市场在不断拓宽时终于碰到了瓶颈,由于金属特质的不同,钢罐注定无法达到铝罐的金属光泽和灌装要求,苛刻的表面印刷要求,品牌啤酒客户始终无法接受钢制两片罐。需求猛增的新市场茶饮料也进不去……
“市场在变,客户需求在变,竞争的对手在变,我们也必须改变:我们要做客户需要的,我们要做别人没有的。”
我们要跳出“钢”的束缚,决定生产铝罐,新的挑战又开始了。
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调整后,作为负责营销的副总,葛志荣带领自己的团队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痛苦,迷茫。但最终还是选择面对。”目前宝钢包装已拥有6条铝罐生产线,铝罐的产能已经大于钢罐,在产能快速增涨的同时,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骄人成绩,与代表行业发展的主要著名品牌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DOOR TO DOOR 的合作新模式。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了生产的连续,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成为行业领跑者。
采访过程中,葛志荣先生乐于说他企业的故事更多过于说他自己的经历。在我看来,与其说宝钢包装是他发展事业的平台,不如说宝钢包装是他的另一个家,家里的一砖一瓦都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从开垦荒地起他就想着一定要把家建好,尽管那时候他甚至都不太清楚这屋子到底能建多大能建多漂亮,但他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夯实根基、添砖加瓦。
在他眼中,宝钢包装的发展就是他的发展,宝钢包装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在接触葛志荣先生后,我发现,他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把“爱岗敬业”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四个字不再是躺在词典里冰冷的形容词,而是被赋予了生命与活力的人生信条,是发自肺腑要坚持与遵循的职业操守,更是谈及每每谈及自己的企业时,眉眼里不自觉流露的骄傲与自豪。